学百年党史 话百年农机(二)
来源:
分享:

年终岁末,笔者就学党史、忆发展的话题采访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资深研究员刘宪。

[编者按]本采访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全文约一万字,分三期刊发,敬请关注

笔者:我在学习百年党史中也深深体会到: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始终领导全局,发挥着指挥者、决策者的作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谈不上农机化高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了。

刘宪:是的。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机化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离不开党的指引和决策。1959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掀起了全党大办农机化的热潮,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认知和农机化发展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调整“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全国农机化发展融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国工作,凸显了农业机械化对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机化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做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已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启第二轮“三农”主题的1号文件。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布实施,这部法律规定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扶持政策,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快速发展黄金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被列为十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8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切实加强农机人才的培养,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持续改善农机作业的基础条件,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农业时特别强调:“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不断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每当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情景,心情都很振奋。

笔者:我国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指引,也依赖于人民的需求和推动,您能否从回望历史的角度阐述一下发展机理和成就?

刘宪:百年来我国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究其根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先哲们的探索,我们党的引领,亿万人民的实践共同创造了中国农机化的百年辉煌。

当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局尚好,七、八十年代对要不要搞农机化出现激烈争论,那时候我刚从北农机毕业分配做农机化管理工作,也很迷茫。例如理论界有人不支持石油农业,对化肥和机器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视而不见;有人认为在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不需要发展农机化。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引导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摸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就我亲身经历来说,发展机制变化感受最深刻。通俗的说,经历了“官办--民办--官助民办”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土地经营规模变小,农业机械化一度受挫,甚至有“分田到户,农机无路”的说法。1982年,国家允许农民私人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并提出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构想;1984年,允许农民私人拖拉机进行营业性运输,农民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的投资经营主体,国家支持指引农民自主办机械化使我国农业机械化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官助民办”的模式也就固定下来了。在农业部、交通部、公安部、中国石油总公司通力支持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小麦机收跨区作业成为我国每年夏季最大的农事活动,克服了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窘境,实现了应收尽收,应种尽种。那时我在基层工作两年,华北平原蓝天白云下麦浪滚滚,机器轰鸣的的跨区作业场景至今难忘。后来又有购机补贴政策、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推动农事服务组织的发展等政策落地,农机化进入年增长10%的高速发展阶段,极大的释放了农民购机用机的潜能。农民收入增加,使用者的购买欲望刺激了农机消费市场,又促进了农机生产和流通业的发展,形成了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国家工业带动了农机化快速发展,农机化发展又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现在,官方和民间都认为农机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刚需,发展现代农业的台柱子,再也没有人提出讨论要不要发展农机化了。

笔者:看来过去100年中国农机化发展内涵的确非常丰富,非常需要认真系统的研究梳理。请您对百年农机化做一个全景式的回望可以吗?

刘宪:20世纪末,美国国家工程院评选了对人类社会做出最伟大贡献的20项工程科技成就,“农业机械化”被评为第七项。其说明文这样写的“农业机械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显著改变了食品的生产和分配;促进了资本、技术向农业转移;使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对工作性质、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妇女的社会地位、家庭规模和性质、选择职业的自由等,都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我觉得是对世界农机化百年发展成果很好的描述。

回望中国农机化发展的百年历史,从总体上看起跑晚加速快,完成一个漂亮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70年,既有量的迅速累积也有质的巨大飞跃,史无前例。在中国漫长的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寻常的百年,说它不寻常是因为有特定的历史条件,这个100年发生的事情与过去若干个百年积淀有关。近代以来,中国日渐衰落,100年前我们已沦为弱国,积贫积弱也同样表现在农机化领域。世界先进国家率先不同程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候,中国拖拉机都很少,种田主要靠人畜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日渐加大,但不到60年的时间我们已经迎头赶上去了。究其原因,一是世界科技和农业生产方式进步的影响,几十年和平环境给予的难得发展机遇;二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国家政策支持和工业化进程的有力带动,给予的发展坚固支撑;三是唤起亿万人民群众的需求,给予的巨大发展能量,创造了发展的奇迹;百年历史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劳动生产率、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竞争力,今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纵观百年农机化,感慨良多!50多年以前,我下乡到陕西省的一个农村,那会儿,我们下乡点儿所在的黄里公社只有一个拖拉机站,几台老式拖拉机。生产大队有几台水泵,生产小队只有磨面的磨粉机和简易小麦脱粒,手扶拖拉机也是后来才有的。全年大多数农活全靠体力,烈日严寒披星戴月只有经历过忘不了那种苦辣的滋味!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不仅在种植业上已经有了全套的农业机械,在养殖业、在林果业、在设施农业都有了成套的农业机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智慧农机和无人农场,不仅有地面的,还有水下的,有天上的,我庆幸赶上了好时代,经历的前人没有的好年华!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可以说从零起步,如今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造流通教育应用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入了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时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了非凡的经济社会效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实现途径,也推动了农机工业产业布局的优化,现在,正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装备结构不断改善,质量不断提高,极大地夯实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装备基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成功的转入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担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力军,在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的衔接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运动为农机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虽然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在一些边远的贫困地区、丘陵山区还有许多空白。这几年我们协会参与帮扶的一些地区呢,都没有像样的大型的农机具,通过我们的组织和爱心企业的捐赠,使他们真正有了像样的机具,也加快了致富的步伐。我国种植制度和栽培模式复杂,标准化程度低。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大豆、蚕豆、马铃薯、甘薯、棉花、麻、甘蔗、甜菜、蔬菜、瓜果、茶叶、烟草、杂粮等几十种。不同种类农作物在机械化耕作、播种、收获、产后处理等方面作业工艺流程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类农作物,由于存在品种和种植制度等方面差异,对农业机械也提出多样化要求。套作、间作、混作、垄作、畦作等,种植农艺标准化程度低,许多农业机械还没有很好适应。特别是我们农机的使用水平还不高,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机使用者的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有许多事等待着我们去做。(待续)


发布日期:2021-12-17 15:39:54 提交人: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