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2019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三)
来源:
分享:

6、农机市场

2019年农机市场继续进入深度调整期,传统农机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整体市场持续下沉,一些新兴市场也出现滑坡。农机市场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转型,传统市场下跌成为常态,小众市场崛起趋势明显。

基本面持续低迷,创历史新低。据统计,截至11月底,农机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4.38亿元,同比小幅下跌0.21%,在机械行业14个子行业中,增幅排名倒数第2位。实现利润84.92亿元,同比增长15.24%。这种增长是基于2018年18.26%的大幅度下跌基础之上。2019年出现负增长,反映了当今农机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疲态。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与之相关的拖拉机、收获机、播种机市场趋于饱和,刚性需求下降是主要原因。粮价波动、购买力下降、更新周期延长、投资收益缩水也成为市场下沉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出口多增少降,出口交货值大幅度攀升。在国内市场低迷之时,农机出口贸易却逆势增长。2019年前11个月,农机出口交货值同比大幅度攀升。农机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320.84亿元,同比大幅度攀升14.77%,高出机械行业平均增幅11.3个百分点,在14个机械行业中,出口增幅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内燃机行业)。11个子行业同比增幅呈现“8上3下”的特点,畜牧机械制造、拖拉机制造、棉花加工机械制造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它8个行业出现增长。出口聚焦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农用及园林用金属工具制造2个子行业,占比高达73.34%,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7.8%,正是这两个子行业的大幅度攀升,成就了2019年的良好的出口形势。

2019年传统农机市场的持续下沉,拖拉机、粮食作物收获机、插秧机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大中拖市场缓慢复苏,小拖市场大幅度滑坡。市场调查显示,全年累计销售各种拖拉机59.32万台,同比下滑9.66%。其中,大中拖销售30.24万台,小拖29.08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35%和-20.11%;占比50.98%和49.02%,大中拖占比较之2018年同期上扬6.41个百分点。2019年大中拖市场虽然呈现小幅攀升,这种增长是基于“三连跌”基础之上,市场销量虽然同比小幅增长,但相对2015年销量高峰期下降了46.97%。

2019年,联合收获机市场小幅滑坡。市场调查显示,全年累计销售各种联合收获机24.94万台,同比增长1.3%。其中,谷物联合收获机出现下滑,累计销售7.13万台,同比下降21.39%;其中,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销售2.09万台,同比下滑8.33%;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销售5.04万台,同比下滑25.77%;占比分别下挫0.88%和-7.37%。玉米收获机市场出现小幅攀升,销售4.51万台,同比小幅攀升0.22%;占比18.08%,较之2018年同期下挫0.19个百分点。其它联合收获机销售13.3万台,同比大幅度增长20.36%;占比53.33%,较之2018年同期上扬8.45个百分点。

2019年受深松、深翻作业补贴政策的拉动,耕整地机具出现增长,市场调查显示,累计销售69.26万台,同比增长8.88%。市场调查显示,前11个月,累计销售深松机4318台,同比下降42.13%。插秧机市场累计销量5.81万台,同比下滑22.43%。喷雾机市场累计销售各种喷雾机4.02万台,同比大幅下滑21.11%。其中动力喷雾机增长2.8%;喷杆式喷雾机下滑10.6%,风送式大幅度下跌78.8%。累计销售各种畜牧机械8.23万余台,同比大幅度增长28.47%。累计销售各种播种机10.92万余台,同比大幅度增长83.76%。喷灌设备全年累计销售4.13万台,同比大幅度增长48.81%。

2019年的农机市场一个新的特征,即需求旺盛的蓝海市场凸显疲软之势。市场调查显示,截至11月底,累计销售各种打捆机23517台,同比大幅度下滑24.89%。累计销售各种秸秆还田机7.6万台,同比小幅攀升1.23%,市场增幅趋缓。各种薯类收获机累计销售5604台,同比大幅度下滑31.12%。各种烘干机累计销售8519台,同比下滑22.77%。

2019年拖拉机、收获机、插秧机市场到打捆机、青饲料收获机等农机市场进一步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快速推进。200马力以上拖拉机截至11月份,销售8000余台,同比大幅度攀升131.65%;水稻收获机喂入量6kg/s同比增长30.77%,5行玉米收获机同比增幅也高达31.71%。大型翻转犁、大型播种机、大型青饲料收获机等市场也同比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度攀升。

持续低迷的农机市场,对农机流通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许多经销商举步维艰,行业加速洗牌。市场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经销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平均降幅在20%左右。与新机销售市场冷冷清清形成鲜明对照是二手农机市场渐入佳境。山东郯城分布着近200余家二手农机经销商。二手农机市场经营范围广、价格低,很多二手农机使用年限不过一年或两年,与新机子差距较小,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用户购买。

7、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

丘陵山区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区域,然而根据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张宗毅研究员主持的2019年全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摸底调查课题表明:2018年全国丘陵山区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6.8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92个百分点,比非丘陵山区低33.87个百分点。假如全国其他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丘陵山区县停步不前,则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多达到81.41%,无法实现至2035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为此,国家高度重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后简称“42号文”)中就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贯彻落实42号文,2019年农业农村部从农田“宜机化”改造和农机研发推广两方面进行了推进。在农田“宜机化”改造方面,一是在制定“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将农田“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二是印发《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并成立《全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专家组》,以指导各地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三是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不同地形地貌耕地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计划在2020年继续对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及农田“宜机化”进展进行监测。在农机研发推广方面,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在优化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过程中对微耕机、耕整机、田间管理机等小型机具品目予以保留,同时积极支持丘陵山区省份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一些省份还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丘陵山区农机具进行累加补贴;二是研究制订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装备需求目录,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研发推广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和技术。

各地在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方面,重点从农田“宜机化”改造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如重庆市2014年以来持续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截止2019年底累计完成30万亩农田“宜机化”改造,其中2019年新增面积高达8万亩,2019年还在地方法规《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中首次写入了“宜机化”内容,重庆的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样板。山西省针对丘陵山区农田地块小、坡度大,大型机具进地难、作业难的实际,在全省11个市的15个县(市、区)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面积8000亩。安徽、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吉林等省多个省份也都纷纷将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内容写入本省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中。

8、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

从种植业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传统大宗机具补贴资金使用占比稳中趋降,马铃薯、花生、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以及棉花、甘蔗收获机械等特色产业、薄弱环节机具需求快速增长。从机具类型看,大型、高效、绿色化趋势明显。如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机具需求快速增长。从产业领域情况看,当前我国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这些领域长期以来是机械化发展的弱项,特别是产业比重较大的畜牧业,其养殖机械化率仅为33%,不到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的一半。目前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具补贴资金占比虽然较小,但增长势头明显。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具补贴资金用量近三年翻了一番。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精神,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推动解决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 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会同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组织各地开展了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需求调查工作。

全国各级农机推广机构的近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所有农业县主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掌握各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现有种养规模、机械化生产规模、机具型号与数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及还需机具型号、数量、基本性能要求、需求程度等,此次调查基本摸清了规模种养区域、面积(养殖量)、关键环节技术与机具缺口和下一步研发推广重点等情况,形成了蔬菜、林果、茶叶、杂粮、中药材、青贮玉米、牧草、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9类农产品在内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需求目录。需求目录主要包括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种养数量及区域分布、关键环节机具种类及数量需求和关键环节急需机具主要性能需求等3方面的信息。

实地调查以能基本反映当地机械化生产实际情况和需求展望为目标,瞄准了当地主要优势特色品种、种养大户、重点环节、急需技术与装备。因此,需求目录基本能够反映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对于引导农机企业、科研院所加快研发农民急用、产业急需、适销对路的技术装备,推动农机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助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机械化需求强劲,农机装备创新应用步伐加快。养殖业、大宗经济作物、果菜茶生产机械等特色小众产品产销较快增长,1-5月份畜牧养殖机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31%、利润同比增长80.33%,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保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园运输等方面设备加快增长。标准化设施大棚补贴试点展开,设施大棚建造趋于大型化和宜机化,设施育苗、设施内运输、水肥一体化、信息化监测等装备加快运用,设施农业机械化迈出新步伐。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在西南、华北等多个省份落地实施。搭载动力换挡的200马力级拖拉机技术实现产业化;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突破发达国家垄断;采棉机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改变,3行普及型技术、6行采摘与成模智能型产品加速应用;国产甘蔗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进一步熟化;养殖装备技术储备日益丰厚,产能持续提升。

畜牧业机械化方面,加快试验鉴定进度,扩展补贴范围,加大补贴支持力度,支持畜牧机械加快推广应用。畜牧机械装备需求调查提出了饲喂、粪污处理、畜禽产品采集加工、饲料加工等4类畜牧机械数量和性能需求。加快试验鉴定步伐,制定了15项新的畜牧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畜牧机械产品鉴定大纲达到45项,基本涵盖了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装备种类。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生产等畜牧装备需求,对生猪生产所需的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装备实行应补尽补,全年使用中央资金1.8亿元补贴相关机具7.6万台套。目前,我国畜牧机械保有量达到780.95万台,六大主要畜种规模养殖装备保有量原值超过2585亿元,约占农业机械原值的27.5%。

布局建立了“设施农业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建设了生猪、蛋鸡、牧草全程机械化科学实验基地,组建“畜禽养殖工程专业组”、“秸秆处理和饲草料机械化专业组”等科技专家团队,初步构建了畜牧机械科研和推广应用体系。

我国设施农业规模连年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设施农业第一大国。但也面临设施装备总体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攀升、废弃物处理利用难等问题。要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水平和经营效益,并为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9、农机化扶贫

一、全国扶贫取得显著成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消除贫困方面,我国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设扶贫开发道路。全党全国全社会以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奋力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

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贫困人口从2012年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全国立卡建档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加,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日益完善。

二、脱贫攻坚农机化系统在行动

农机系统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的统一部署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的确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在扶贫机制上创建“1+2+1+N”的协作机制,即一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两站(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加社会农机爱心企业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机系统的资源优势,全方位的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精准扶贫,找准切入点

2019年4月到6月,农业机械化管理司针对贫困地区所在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展开全面调研。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制定了应对策略。6月,根据贫困地区需求向社会募集农业机具,捐赠给贫困地区并指导当地组建农机作业服务社。

扶贫扶智,增加造血能力

围绕贫困地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针对机械化生产的重点和需求,组织农机化技术专家赴相关地区开展机械化培训。对于具备条件的地方,组织县、乡、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脱贫带头人及种养大户参加技术培训、行业展览及相关会议。指导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和作业组织建设,帮助贫困地区提升长期稳定收益能力,带动促进当地农民学技术开展技术结对帮扶。

政策支持,助力当地发展

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的指导下,贫困县所在省份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以及示范项目资金、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等任务安排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尽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

三、农机化协会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作为全国性行业社团始终把提升贫困地区产业脱贫增收视为己任。

1、回访贫困村

为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农机化发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增收。2017年6月,协会联合甘肃省农业机械质量管理总站、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在甘肃省永登县通远乡团庄村,组织开展了“牵手贫困村,助推机械化”农业机械定向捐赠活动。2019年4月,协会对团庄村进行回访。经过两年的发展壮大,合作社目前拥有大中型农机具20多台(套),可以开展深松整地、犁耕、旋耕、铺膜、播种等机械化作业,一年多来共作业了2万多亩。截止到2018年底,团庄村正式脱贫摘帽,其中农机合作社的贡献功不可没。

2.助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

经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一安排,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爱心农机企业多次赴四川贫困地区对当地的真实状况进行实地了解,就该地区脱贫致富过程中的困难进行调研分析。2019年3月,协会面向行业发布了“情系‘三区三州’,爱心农机助力脱贫攻坚”公益募捐倡议书,得到了会员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15家企业奉献爱心,为昭觉、红原、理塘三县共捐赠了83台(套)价值近150万元的机具;协会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出资购买了50台电动牛奶分离机赠送给当地贫困家庭,为当地贫困家庭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总结经验做法,巩固扶贫成果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开展农机化扶贫行动,得到行业的广泛响应和大力支持。2019年10月17日,第十七届粮油展期间,由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主办的首届“全国性粮农类社会组织产业扶贫对接活动”在安徽合肥隆重举办。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与12家全国性粮农类社会组织通过图文展示了扶贫成果,与20家全国性粮农类社会组织共同发起“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全国性粮农社会组织扶贫攻坚倡议书,大会授予协会突出贡献表彰证书。

4、 引进无人机播种新模式

2018年5月中旬,协会随农机化司扶贫调研组赴贫困县红原县进行调研,发现当地山坡饲草地进行草籽补播作业成为一大难题,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协会与农用航空企业联合筹划,尝试摸索着利用无人机播种草种。2019年3月,当地农机管理部门推荐的4名农机手,在协会的组织下通过了系统培训,掌握了农用无人机驾驶技术并结业。4月25日,在四川省红原县深度贫困地区举行的“万亩草籽飞播作业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了无人机草籽播撒技术的试验演示。

5、以科学管理技术支持贫困地区农牧发展

通过多次与红原县对接情况、实地考察农牧业发展现状,协会针对红原县农牧机合作社机械配置不合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组织相关专家充分考虑牧区草种种植情况、土壤地质、气象等情况,提出不同规模合作社机械化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引导当地农牧机合作社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同时也为牧业地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6、联合举办脱贫带头人培训班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分别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山东泰安等地举办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应用向南发展高级研修班、北斗导航精准农业向南发展高级研究班、和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组织贫困地区人员参加设施农业产业大会。中国农机化协会以自有资金承担了这些学员参加培训的费用。

开展农机化扶贫是中国农机化协会落实部党组扶贫工作总体要求的具体行动。协会积极行动,发挥优势,协调配合,完善机制,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后续内容将每周持续发布,敬请关注。

发布日期:2020-06-05 08:48:51 提交人:景一方 责任编辑:王慧

相关新闻